郊区游戏怎么玩
1、斗蟋蟀,谁都想当“常胜将军”。“将军”到底在哪里。重在“慧眼识珠”。听老人说,有蛇虫百脚,蜈蚣,把门的蟋蟀善斗咱就专往有蛇虫百脚的地方跑。
2、夜晚,屏住呼吸、耳朵紧贴墙根,仔细辨别蟋蟀所在的方位。一旦听到“刚刚”的声音,就知道这只蟋蟀差不了。紧接着,打着电筒扒砖头、搬石头。扒着扒着,突然蹿出一条“火赤练”,一会儿又钻出几条蜈蚣,胆小的吓得哇哇乱叫,而我们小小年纪居然什么都不怕,越扒越有劲。
3、蟋蟀一般藏在现成的掩体下面,掀起石板要眼疾手快,蟋蟀后腿特有劲,一跳可以跳出两三尺远,如果不赶快扑过去用手按住,转眼间它就会钻进瓦砾堆中。捉到蟋蟀,将它装进小竹筒。竹筒截取一至两节竹竿,用铁条将节把捅开,竖着开个槽,便于蟋蟀透气,横着再锯若干格,进去一个插上一块硬纸片,每个蟋蟀一格,绝不会发生意外“斗殴事件”。
4、斗蟋蟀,双方用狗尾巴草将蟋蟀赶进瓦盆,两只蟋蟀在竹筒里憋了许久,双方一照面便呲着大牙展翅而鸣,你叫得响,我比你叫得更响,那等张狂、不可一世,实在叫对方怒从心头起、恶向胆边生。格斗通常分文口、武口两种,文口即双方刚上口,一方便伤牙败阵,多次下草仍不开口,此刻,胜方内心窃喜却表现出大将风度,高傲地展翅而鸣武口则不同,上口势强力猛,出劲凶狠,咬夹激烈,叱咤风云,威武绝伦,常常咬得对方破翅断腿。众孩童则在一旁大呼小叫,声嘶力竭地为各自追捧的蟋蟀助阵,一直嚎到决出胜负,胜者欢呼雀跃,败者无奈地抓起盆中蟋蟀,愤愤地往地上一摔,在旁边觊觎已久的一群老母鸡蜂拥而上,展开新一轮争夺。
5、对于鸡来说,蟋蟀虽小也是肉。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人,在农村小河沟岸边会发现不少洞穴,大的如拳头,小的只能容两个指头进出。家住农村的小伙伴自然对这些洞穴了如指掌:大的是老鼠洞,小的是水蛇洞,圆的是鳝鱼洞,扁的是螃蟹洞。放暑假在家闲得无聊,下午趁家里没人,跟门口的几个小伙伴约好,一起到郊区小河沟里去掏螃蟹。
郊区游戏怎么玩
1、好在夏天穿的是裤头,鞋子一脱便可下水。每人手中拿一根小竹棍或篾片之类的东西,猫着腰在河岸上东捣捣、西戳戳。小螃蟹只有指甲盖大小,正在洞口乘凉,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,立刻被一股浑水呛得透不过气来,来不及挣扎便乖乖落入我们的掌心。稍大一些的螃蟹躲在泥洞深处,我们干脆伸手进去掏。
2、螃蟹也不是等闲之辈,洞穴拐弯抹角有好几个出口。为了防止它逃脱,我们将一个个洞口用泥巴封死,整个胳膊伸进洞中。等到螃蟹从洞底被掏出来,我们则成了“泥猴”。让我最难忘怀的是,有一次我竟掏到一支两把重的大螃蟹,相对那些小毛蟹而言,高兴得手舞足蹈。
3、这时,螃蟹冷不防对我进行了疯狂报复,大螯钳住我的大拇指死死不放,疼得我呲牙咧嘴嗷嗷直叫,实在没法便想出了“以牙还牙”的绝招,一口下去,螃蟹大螯应声而落,引来小伙伴们一阵傻笑。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玩倒立。找一墙根儿,边打倒立边聊天,个个身手矫健。那时的我们没有一个是胖墩儿,精瘦的、灵动的、猴子一般。
4、玩着玩着,玩出了花样:一个人先倒立,叉开腿,然后大家一个接一个贴着前面的人继续倒立最多的时候有五个人。最里面的人是最累的,我臂力不行撑不住。我是最外面的那个,我的身体如弓一般绷着,我一立上去代表大功告成,马上要下来,然后其他的小伙伴依次下来。
5、现在想来也甚是后怕,可当时一点也不怕呢。翻杠则是在学校课间、课余时间一群人玩单、双杠,单杠呢就是一人在杠上主翻,其他人则左、右、后勾住在杠上人的脚,然后一二三一起翻,于是杠上的人翻了下来,勾住脚的人就上了杠,很有玩杂技的感觉;双杠玩得多的就是两个人站两边,撑起来两只腿翻过去追对方,追到为止,被追到的淘汰掉。哈哈,那时一般都是我追到别人。到路边工地找几粒石子,也有拆了家里的陆战棋,用胶布包裹住,再找来针线,包一包沙子,后来条件好些了就偷些家里的米粒,缝上,做成一个沙包,于是4颗长方的子儿和一个沙包就成了一年中乐此不彼的玩具。